响石潭
医学硕士,不为良相则为良医,不为良医则为良相。
杜辛(1932~1996),男,贵州省大方县人。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医学专科学校,1952年部队整编,被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医科大学,1958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(原二野军医大学)军医系本科毕业。调入成都中医学院工作。曾任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、康复科主任,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病专业委虽会委员、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、虚证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、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理事,《四川中医》杂志编委,国家教委科技成果评审委员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 长期坚持临床实践,获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总会”颁发的“从事中西结合30年荣誉证书”。对教学要求严格,从大处着眼,细处着手,无论讲课、查房或技术操作,都从自身作起,带动临床实习及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。研究和开发延缓衰老和抗虚证的中成药,贡献突出。主持延缓衰老中成药“活力苏”及古方“还少丹胶囊”的临床研究,发表有相关论文并做国际交流。 1989年、1991年主持治疗虚证和延缓衰老中成药“绞股兰冲剂”、“天府秘宝”和降脂药“鳗油精”的临床研究。1990年主持治疗心血管病的降脂中成药“桑葛降脂丸”的临床试验,已经卫生部批准为国家新药,投入市场。所著“桑葛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”一文,发表于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》(1992)。积极从事继承和整理著名老中医李仲愚经验的工作,采用现代科技手段,严格设计,应用客观指标,观察“李仲愚蓝字气功”的健身作用。主持完成国家“七五”攻关项目“李仲愚杵针疗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”。著有“李氏杵针疗法对中老年人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一85例与针刺双盲对照观察”,发表于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》(1991)。此项目获199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,国家中医管理局199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。1958年以来,先后在《中华医学杂志》《中华内科杂志》《四川医学》《浙江中医杂志》等刊物发表的其论文20余篇。 |